魔鬼给予人年轻、财富、地位、女人,上帝只教给人类“一个全世界都在回响的字,一个带着悲苦和忧伤的字,一个化解人类所有罪恶的字,一个永恒的字。”——无法衡量的爱。
【20190713天山虹桥2013修复版】茂瑙的最后一部德国影片,表现主义佳作。1.特效技术华丽奇崛,将微缩模型(片头魔鬼张开黑袍睥睨全城一手遮天的场景与构图极为震撼)、叠印、遮片与多重曝光等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。2.光与影的盛宴:浮士德招魔后所遇见者的双眼、教堂圣光(想及[日出])、雪地埋婴(摇篮幻象的遮片合成)等场景令人难忘。3.EmilJannings的演技十分出彩,塑造出一个既狡猾邪恶又搞怪可爱的梅菲斯特形象。4.喜剧性段落的穿插(魔鬼与女仆的相互调戏),舒缓情绪并延宕剧情。5.美中不足的是将《浮士德》改编得十分肤浅,不过为了电影化也可以理解。(8.0/10)
Faust凝望鏡中笑靨,豈止是渴望青春,簡直滿眼是愛意
巨作改编得非常通俗了。梅菲斯特刚出现是是个下等人的打扮,却又有特别的礼数,后来还相当逗笑。我走了一点神在想,能成功召唤魔鬼,其实已经承认了上帝一定存在吧,所以最后落结在爱的救赎上。不过人类把魔鬼当成仆人,还是很傲慢哪。镇子上狂欢时候的节目很精彩。魔鬼的瘟疫和火焰都很震慑。女主角后段更好
開場的確氣勢萬鈞,令人為之一亮,中後段以後只剩茂腦的搧情,瞬間變得不堪一擊
2019-7-13重看;20年代的布景、特技、用光、场面均不输于21世纪任何一部大片,令人叹服,茂瑙的想象和调度、控制能力委实先锋!教堂里斜射的荣光如神性显现,女主温婉柔美,是为引领浮士德走出迷障心灵的天使;与魔鬼做交易的条约,抵不过真爱焕发的光芒,这个永恒不朽的词语拯救了人类。
永恒的女性,引领我们飞升。
恶魔是乔杉演的吧
侯麦评价说:jamaisœuvrecinématographiquen’aspéculésipeusurlehasardlapuissancedel’expressionplastiqueprendmanifestementlepassurl’anecdote,(…).Lescontemporainsl’ontgoûté,etnouslegoûtonsnous-mêmescommeunesorted’opéravisuel,la
在我目前看过的黑白默片中,深觉这是最好看的一部。作为一部爱情剧,本片有些失败,但若以思辨的方式来看待这个故事,则非常出色,尤其女主角被绑在柱子上时,围观群众的各种表情,堪称神来之笔。个人感觉魔菲斯特更像是主角,浮士德始终很被动,没有起到主导剧情的作用。
最近做盘点「96届奥斯卡奖的97部最佳影片」视频为经常被忽略的获奖电影《日出》鸣不平,在看完《群众》后通过「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」跳转到1926年《浮士德》,注意到这也是F·W·茂瑙导演的作品,索性就观影了:1.看到魔鬼来到人间“笼罩”在城镇之上的画面为之感到惊艳,浮士德召唤魔鬼的段落亦是如此,后面的“返老年还青春”、“乘毯飞行”等也拍得好赞,总之,这部1926年德国电影《浮士德》的特效镜头比1933年美国电影《金刚》更博得我的好感;2.-这里没有属于你的路!-我有契约在手!-有一个字毁了你的契约!…爱!3.没想到本片的豆瓣剧情简介和还没看过的1994年版《浮士德》内容基本相同,没看过原著,请问:本片中魔鬼哪里变成黑狗了?格雷琴哪里误杀她的母亲了?她的哥哥是死在魔鬼手中的好吗!……怀疑写这段内容的人有无看过这部电影?
好都源于表现主义,却也止于表现主义。技法上的优点到了极致,也无法掩盖由时代因素带来的解构不能,集中体现在人物侧重上。#今天凌晨#
惊人的开篇。当凭借信仰和知识都不能拯救世人,是否可以借助魔鬼的力量?当召唤出魔鬼后,是否还可以保持内心的纯粹?人类是否能够战胜无尽的欲望?魔鬼降临村镇、空中俯拍人间,这两段借助片场内搭建微缩模型拍摄出的画面,气势如虹,表现效果丝毫不逊于后世的高科技数字特效。而后一小时简化为一桩爱情悲剧,原本营造的史诗感坠落凡尘,本来是对男人的考验,偏要放在一个柔弱女子身上受苦受难。一切堕落的罪恶,最后都因为”爱“而得到救赎——这样的辩解未免有些不能让人信服了。
这个梅菲斯特超抢眼,很三俗。不过最后两分钟大家集体笑场了。外教说一点不滑稽嘛,纯净的爱可以拯救一切。其实我想他自己也未必忍得住。最后的几帧画整个滑向神爱世人的cliche.
我看的是两个小时版本,配乐非常好,应该是“原配”。和原著比,电影几乎只是撷取了关于爱的片段,抽掉了深刻的哲学思考。所以,本片的价值尤在光影气氛的高超渲染,摄影棚里也制造出了宏大叙事,从茂瑙其他的电影如更早的《诺斯费拉图》里也能看出同样氛围的瘟疫及狂欢,相似造型的魔鬼等。
快要百年前的魔幻大片,无CG特效年代的胶片光学化学特效,不仅不逊色,就此题材而言反而有种类似老照片里散发的超越时间、神秘迷蒙、越凝视越诡异的魅力,天空中恶之翅膀遮天蔽日,骷髅骑士耀武扬威,“航拍”镜头更是效果惊喜原来《大师和玛格丽特》情节都早已有之;除魔幻也涉及多种类型片模式,神展开处莫名爱情喜剧,胖胖的恶魔都不叫人讨厌了,以及摘花瓣念叨喜欢不喜欢缘起于此麽?凭一部电影仿佛看了多部片,爱能破解一切的大团圆,更符合观众欣赏习惯的原著改编,可见电影世界的初期,各位先驱制作者们为吸引更多的观众,竭尽全力拓展电影剧情尤其是表现手法的疆域,为之付出的努力促使了电影技术的“茁壮成长”20190713@天山重看
9.表现主义最后的巨投。目不暇的叠映,组合着一些停机再拍、推镜、倒放和微缩模型的方式来表现变身,梦境等奇幻世界中的邪术时刻。海量的叠映确实给次年《日出》打好了基础。550
开头半个小时很经典
和原著差距很大,但致敬!向茂瑙致敬!我一直覺得黑白默片是最具藝術性的:完完全全的畫面語言和鏡頭語言,不依賴或極少使用文字,戲劇化的妝容和演出效果,像是在看Dore的版畫制成的電影.這種怪異感和不真實感,是被今日的主流電影所揚棄的,反倒隔著時代的審美距離成為了一種新的美感.
20年代默片的视觉特效享受。EmilJannings的表演出神入化,特别是魔鬼跟老妇人谈情的那一段,太喜欢他的表演了,奸诈、恶毒、冷酷。CamillaHorn好美,末了的那个崩溃瞬间仿佛圣母玛利亚。不过描写爱情的那段实在是有点煞风景。